全自動殺菌釜作為食品、飲料、制藥等行業實現高溫滅菌、保障產品安全的核心設備,其運行穩定性直接決定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。科學的日常維護保養可有效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故障風險,需遵循標準化流程并規避關鍵操作誤區,具體內容如下:
一、日常維護保養核心流程
日常維護需圍繞“班前檢查-班中監測-班后清潔與養護”三個核心環節展開,確保設備每次運行前處于良好的狀態,運行中及時發現異常,運行后消除潛在隱患。
(一)班前檢查:確認設備“無故障啟動”
班前檢查需覆蓋全自動殺菌釜關鍵系統,重點驗證安全裝置與核心部件的有效性,避免帶故障運行:
安全系統檢查
優先檢查安全閥、壓力表與壓力傳感器:手動測試安全閥起跳壓力是否符合設備設定值(通常為滅菌壓力的1.1-1.2倍),確保無卡滯、泄漏;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歸零,與控制系統顯示壓力是否一致,若存在偏差需及時校準;檢查壓力傳感器連接線是否牢固,避免因信號異常導致壓力失控。
同時,確認門體密封系統:查看密封圈是否完好(無裂紋、變形、老化痕跡),門體閉合后是否嚴密,可通過空載試漏(通入低壓空氣,觀察壓力下降速度)驗證,若發現密封不嚴需及時更換密封圈。
動力與傳動系統檢查
檢查循環水泵、蒸汽閥、排水閥等動力部件:啟動水泵,聽運行聲音是否平穩(無異常噪音、異響),觀察水泵進出口壓力是否正常;手動操作蒸汽閥、排水閥,確認閥門開關靈活,無卡頓或泄漏;檢查電機接線端子是否緊固,避免因接觸不良導致電機過載。
控制系統與儀表檢查
開啟全自動殺菌釜控制系統,檢查觸摸屏或操作面板顯示是否正常(無亂碼、黑屏),參數設定功能是否可用;驗證溫度傳感器準確性,可通過與標準溫度計對比空載加熱過程中的溫度顯示,偏差需控制在±0.5℃以內;檢查報警系統(如超溫、超壓報警)是否靈敏,模擬異常工況(如設定溫度超出上限),確認報警聲、指示燈是否正常觸發。
(二)班中監測:保障運行 “穩定無異常”
全自動殺菌釜的運行過程中需實時監測關鍵參數與狀態,及時處理微小異常,避免故障擴大:
參數實時監控
每15-30分鐘記錄一次滅菌溫度、壓力、時間及循環水流量:溫度需穩定在設定值(如121℃滅菌時波動不超過±1℃),壓力需與溫度匹配(避免 “虛壓” 導致滅菌不徹底),循環水流量需符合設備要求(確保熱量均勻傳遞,防止局部溫度過低)。若發現參數波動,需先排查是否為原料裝載不均(如物料堆積導致循環受阻),再檢查蒸汽供應是否穩定、循環水泵是否正常工作。
設備狀態觀察
定期巡查設備外觀與部件運行狀態:查看門體密封處是否有蒸汽泄漏(若有泄漏需立即停止運行,檢查密封圈或門體鎖閉機構);聽循環水泵、電機運行聲音是否正常(若出現“異響”,可能為軸承磨損或葉輪卡阻,需停機檢查);觀察排水口排出的冷凝水是否清澈(若含雜質,需檢查過濾器是否堵塞,避免雜質進入閥門導致卡滯)。
(三)班后清潔與養護:消除隱患“延長壽命”
每次全自動殺菌釜運行結束后需徹底清潔設備內外,并對關鍵部件進行養護,為下次運行做好準備:
全面清潔
內部清潔:待設備冷卻至 60℃以下后,打開門體,用中性清潔劑(如食品級洗潔精)浸泡的軟布擦拭滅菌腔內壁,重點清除殘留的物料污漬(避免殘留物質腐蝕不銹鋼內壁或滋生微生物);拆卸滅菌腔底部的過濾器,用清水沖洗濾網,去除雜質后重新安裝;啟動循環水泵,通入清水循環10-15分鐘,沖洗管道內殘留的冷凝水與雜質。
外部清潔:用干布擦拭設備外殼,去除表面灰塵與油污;清潔操作面板與觸摸屏,避免液體滲入內部導致電路故障;清理設備周圍環境,確保通風良好,無雜物堆積(防止雜物影響設備散熱或堵塞散熱孔)。
部件養護
密封系統養護:每周對門體密封圈涂抹食品級硅脂(避免密封圈干燥老化,延長密封壽命),涂抹時需均勻薄薄一層,不可過多(防止硅脂污染產品);若密封圈使用超過6個月或出現明顯老化,需及時更換。
閥門與管道養護:每月對蒸汽閥、排水閥等閥門的閥芯進行潤滑(使用食品級潤滑油),確保開關靈活;每季度檢查管道連接處的密封墊片,若發現老化、變形需及時更換,防止泄漏。
金屬部件防銹:對設備外部的金屬連接件(如螺栓、鎖扣),每兩周用干布擦拭后涂抹防銹油,避免受潮生銹導致部件卡死。
二、日常維護保養關鍵注意事項
(一)安全操作紅線:規避“不可逆風險”
嚴禁帶壓操作門體:全自動殺菌釜運行中或壓力未完全降至大氣壓時,絕對禁止開啟門體,否則高壓蒸汽可能瞬間沖出,引發安全事故;需待壓力表指針歸零、泄壓閥完全關閉后,方可解鎖門體。
避免超范圍使用:嚴格按照設備額定參數(如溫度上限值、壓力上限值、裝載量上限值)運行,不可為追求效率擅自提高溫度或壓力,也不可超載運行(避免電機過載、門體密封失效)。
電氣安全防護:清潔全自動殺菌釜時需切斷總電源,避免水或清潔劑接觸電氣部件(如電機、接線端子);若設備出現電氣故障(如跳閘、無供電),需由專業電工排查,不可自行拆解電路。
(二)部件更換與校準:確保“性能精準達標”
易損件定期更換:門體密封圈、過濾器濾網、閥門密封墊片等易損件需制定更換周期(如密封圈每 6-12 個月更換一次,濾網每月檢查、破損即換),不可因外觀無明顯損壞而延長使用,避免因部件老化導致滅菌失效或安全隱患。
儀表定期校準:壓力表、溫度傳感器、安全閥需每年由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校準,校準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;校準記錄需存檔保存,確保設備符合行業規范(如食品生產的GMP要求)。
(三)異常處理原則:“及時停機,專業排查”
運行中若出現超溫超壓報警、異常噪音、泄漏等情況,需立即按下緊急停機按鈕,切斷蒸汽與電源,待全自動殺菌釜的冷卻泄壓后再排查原因:
若為溫度失控,優先檢查溫度傳感器是否故障、加熱系統是否異常;
若為泄漏,重點檢查密封件與閥門;
若為異響,排查電機、水泵等運動部件。
嚴禁在未查明原因的情況下強行啟動設備,復雜故障需聯系設備廠家或專業維修人員處理,避免因自行維修導致部件損壞或安全風險。
(四)環境適應性維護:“匹配工況,減少損耗”
根據使用環境調整維護策略:
若環境濕度較高(如食品加工車間),需增加設備外部金屬部件的防銹頻率,定期檢查電氣柜內是否受潮(可放置干燥劑);
若原料含較多雜質(如帶顆粒的醬料),需縮短過濾器清潔周期,避免雜質堵塞管道;
冬季低溫環境下,設備停用后需徹底排空管道內的積水(防止結冰膨脹導致管道破裂),下次啟動前需先預熱設備至10-20℃。
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日常維護保養流程與注意事項,可有效保障全自動殺菌釜的運行穩定性,降低故障發生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同時確保滅菌效果達標,為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可靠保障。
本文來源于諸城市安泰機械有限公司官網http://www.sumspring.net.cn/